李嘉郢
点击:4115 时间:2014-08-25 13:57
菖蒲是一个很好的药材,对疾病治疗上,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,但是您对菖蒲的功效及副作用了解有多少呢,现在给您具体介绍一下。
第一、菖蒲
菖蒲芳香走窜,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,而且还有化湿、豁痰、辟秽之效。《神农本草经》称其:主风寒湿痹,咳逆上气,开心孔,补五脏,通九窍,明耳目,出音声。临床中常与半夏、天南星、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,治疗中风痰迷心窍,神志昏乱、舌强不能语。与枳实、竹茹、黄连等配伍,治疗痰热癫痫抽搐。
菖蒲辛温芳香,善化湿浊、醒脾胃、行气滞、消胀满。用治湿浊中阻,脘闷腹胀、痞塞疼痛,常与砂仁、苍术、厚朴同用。如果湿从热化、湿热蕴伏、身热吐利、胸脘痞闷、舌苔黄腻的人,可与黄连、厚朴等配伍。
菖蒲入心经,能开心窍、益心智、安心神、聪耳明目,常与人参、茯苓、菖蒲等配伍治健忘症。与人参、白术、龙眼肉及酸枣仁、茯神、朱砂等配伍,治疗劳心过度、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、多梦、心悸怔忡诸症。也常与菟丝子、女贞子、旱莲草及丹参、夜交藤等配伍,治疗心。肾两虚、耳鸣耳聋、头昏心悸。
第二、菖蒲的功效与作用
一、菖蒲的功效:
菖蒲又叫臭菖蒲、水菖蒲、泥菖蒲、大叶菖蒲、白菖蒲,菖蒲的功效是辟秽开窍、宣气逐痰、解毒杀虫,菖蒲的作用是治癫狂、惊痫、痰厥昏迷、风寒湿痹、噤口毒痢、外敷痈疽疥癣,菖蒲用于癫痫、痰热惊厥、胸腹胀闷、慢性支气管炎。
别名:臭菖蒲、水菖蒲、泥菖蒲、大叶菖蒲、白菖蒲。
二、中药石菖蒲的应用
1、用于湿温病,痫证等闭证神昏。气芳香,能开心窍,但醒神回苏之力较弱,而长于化湿浊,故宜于痰湿闭阻心窍之神昏。治湿热蒙蔽心窍,高热,神昏谵语者,常须与清热、化痰、开窍之品配伍,如《温病全书》菖蒲郁金汤,以之与竹沥、郁金、连翘等同用,方中还加入含有麝香的玉枢丹,以增强开窍之力。若治痰热所致痫证神昏、抽搐,可与化痰开窍,息风止痉药物配伍。
2、用于健忘、失眠等心神不宁之证。又可宁心安神,常与远志等宁心安神类药物配伍,用于以上诸证。
3、用于湿浊中阻,湿热泻痢。芳香而能化湿浊,开胃进食。治湿浊中阻,脘腹胀闷不适或疼痛者,常与砂仁、厚朴、苍术等化湿、行气止痛之品同用。若湿热泻痢,不纳水谷者,宜与清热燥湿,运脾行气药物配伍。
三、菖蒲的作用
1、痰蒙清窍,神志昏迷。本品辛开苦燥温通,芳香走窜,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,且兼具化湿,豁痰,辟秽之效。
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。治中风痰迷心窍,神志昏乱、舌强不能语,常与半夏、天南星、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。用治湿浊蒙蔽,头晕,嗜睡,健忘,耳鸣,耳聋等症,又常与茯苓、远志、龙骨等配伍。
2、湿阻中焦,脘腹痞满,胀闷疼痛。本品辛温芳香,善化湿浊、醒脾胃、行气滞、消胀满。用治湿浊中阻,脘闷腹胀、痞塞疼痛,常与砂仁、苍术、厚朴同用;若湿从热化、湿热蕴伏、身热吐利、胸脘痞闷、舌苔黄腻者,可与黄连、厚朴等配伍。
3、噤口痢。本品芳香化湿、燥湿,又行胃肠之气。治疗湿浊、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,痢疾后重等,可与黄连、茯苓、石莲子等配伍。
4、健忘,失眠,耳鸣,耳聋。本品入心经,开心窍、益心智、安心神、聪耳明目,故可用于上述诸症。治健忘证,常与人参、茯苓、菖蒲等配伍。治劳心过度、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、多梦、心悸怔忡,常与人参、白术、龙眼肉及酸枣仁、茯神、朱砂等配伍。治心肾两虚、耳鸣耳聋、头昏、心悸,常与菟丝子、女贞子、旱莲草及丹参、夜交藤等配伍。
此外,还可用于声音嘶哑、痈疽疮疡、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等证。
四、石菖蒲园林用途
石菖蒲常绿而具光泽,性强健,能适应湿润,特别是较阴的条件,宜在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。
五、石菖蒲适合人群:
阴虚亏虚,阴虚阳亢,汗多及滑精者慎服。
六、石菖蒲食疗作用:
味辛、苦,性微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芳香开散。
1、宣窍豁痰。适用于痰湿蒙闭清窍所致的神志不清、耳聋目昏、精神迟钝、痴呆。
2、和中辟浊。治疗湿因脾胃所致的胸脘胀闷、腹满腹痛。
辛温行散,苦温除湿,主入心、胃二经,既能除痰利心窍,又能化湿以和中。适于痰浊闭窍及湿阻中焦等症。
第三、石菖蒲的副作用:
别名:昌羊、昌阳、阳春雪、九节菖蒲、水剑草。
功效:祛湿化痰,开窍醒神,理气活血,和中开胃。
不良反应机制: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含细辛醚、石竹烯、石菖醚等,主要兴奋脊髓神经。
不良反应:主要为中毒反应,表现为:抽搐、惊厥,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,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。
治疗与解救:催吐、导泻、洗胃。静脉输液。皮下注射麻黄碱。对症治疗。
宜忌:阴虚阳亢、烦躁汗多、咳嗽、吐血、精滑者慎服。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